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Lesh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室对市中区开展  教学视导情况总结

发表时间:2023-04-04 11:59

 

根据《乐山市2023年教科研工作要点》安排中第8点“开展教学评一致的教研组集体备课。推进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建设,指导大规模学校构建自成体系的集体备课样态,小微学校构建联网成片集体备课样态,让教研组集体备课成为课堂提质、作业增效、教师赋能的专业保障”的要求,小学室今年对区县的教学视导工作重心调整为“指导并推进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实现了教学视导从关注教师个体到关注教研组整体的迭代提升。

4月4日,小学室教研员来到市中区进行教学视导。教研员们分学科来到太白路小学(语文、体育)、龙泓路小学(数学)、新桥小学(艺术),通江小学(信息技术),就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情况进行沉浸式观察和指导。

各学科教研员深度参与到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流程中,通过询问老师、查看资料、解答疑惑、现场观摩、微型讲座等形式对集体备课予以指导。下面是教研员所观察到的三所学校在集体备课方面的情况汇总。


学科

教研组备课

制度与计划

学期教研

主题

集体备课

次数

集体备课情况

语文

完备且详实

有且明确

每周一次

有完整备课流程

并形成记录

数学

完备且详实

有且明确

每周一次

有完整备课流程

并形成记录

艺术

完备且详实

有且明确

间周一次

有完整备课流程

并形成记录

体育

完备且详实

有且明确

每周一次

有完整备课流程

并形成记录

一,语文

     

太白路小学有语文教师32人,每周开展一次年级组集体备课,间周一次教研组集中研讨,时间上充分保障。备课制度与计划详细完备,学期教研主题明确,组内分工合作,人人参与研究,人人都有任务,研讨氛围较好,有质疑、有思考、有共识。集体备课以单元教学为主题,从单元教材整体解读和分课时课例教学设计两个方面去做研究,考虑了大情景和大活动的设置,也有关联和整合的意识,尝试用项目式学习和任务驱动推进。建议教研组思考:1.如何优化集体备课流程和资源,形成更聚焦、更简化的模板?2.如何设置评价的标准和过程,落实和细化单元目标?

二,数学

市中区龙泓路小学有完备详细的集体备课实施方案,数学教研组六个年级共七位数学教师,每月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基于团队教师人数少的现状,学校行政整体规划参与指导,采用全学段共研一个主题一个单元一个内容的方式开展。在备课过程中关注课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内容解析,明确单元整体目标、课时目标,设计科学的教学活动。在集体展示中,不同学段的教师积极参与,查找问题提出建议,校本教研的气氛浓质量高。建议学校在集体备课的内容主题选择上,根据小微学校的现状来确定,因为年段不同可共研一个主题一个版块的结构化知识,厘清知识本质,做到人人研之有获。

三,艺术

市中区新桥小学-美术音乐集体备课研讨活动,间周一次,导研目标主题明确,本学期的集体备课研讨有深度,主备人和整个教研组参与度较高,定位紧扣新课标较为系统,2023年 度“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和课程的新旧对比,课改任务、年青教师综合素养展示、特色课程打造、社团建设开展情况良好,教研、集体备课组长工作示范性强。大概年,大情景、大任务预设达成一致。

四,体育与健康

亮点:1.教师在《单跳双落》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己设计跳跃等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2.环节较紧凑,比赛环节设置的比较合理,用所学技术完成比赛,落实“学会、勤练、常赛”。建议:内容过于单一,练习有点单调,可以适当运用情景教学模式,增加课堂趣味性。

五,信息技术

市中区信息技术区域集体备课活动在乐山市通江小学开展。区域内有8位老师开展了集体备课讨论,1位老师进行了常态课展示,7位老师进行了现场改课,其余学校教师参与观摩与交流。整个区城集体备课流程分为主备教师汇报备课组准备情况—集备组教师进行现场课展示—现场开展集体备课探究—现场改课并反思等几个环节。整个集体备课思路清晰、参与度高,集体备课氛围好。建议:在现有区域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建立校际教研共同体,通过示范与观摩、集备与研讨、评课与对话、磨课与复盘等方式逐步形成以“课”为本的区域教研范示,并在本区域内进行推广。



撰稿:郑静

审发:林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