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Lesh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中教学视导 ——草堂高中

发表时间:2023-03-27 14:16

为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乐山教育实践,进一步将教学调研、教学督查、教学指导做细做精做实,规范实施教学视导,营造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发现并提炼学校教学管理的亮点,客观公正地提出教学管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市教育局2023年教科研工作要点,市教科所组织教研员及部分一线教师于2023年3月22日对草堂高中开展教学视导,意在引导学校有效教研、落实教学常规与教学改进。本次教学视导由市教科所所长许泽能、副所长程文华带队。现将视导情况汇总如下。

学科组视导情况汇总

各学科视导组对下午第一、二节课进行推门听课,接着对听课内容、高三复习、教研组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学科组内的充分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语 文

一、基本情况

语文学科视导组由乐山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周平英和语文学科研导委成员赵文佳(峨眉二中)两位老师组成,对草堂高中语文学科开展视导工作,听评了高二童于娟老师执教的《声声慢》和高三张坚老师的《思辨性一元作文的审题》两节课,并与草堂高中语文组老师们进行交流研讨,了解语文教研组建设与教学常规情况。

二、亮点

1.坚守语文意识,构建实效课堂。

童于娟老师从回顾文体知识入手,强化诵读意识,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强化了学生和文本的交流,并带着学生披文入情,缘景探情,从抒情方式出发,引导学生赏析叠词,探究意象内涵,循循善诱,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的内涵。

张坚老师通过回顾以往的作文训练,让学生明确思辨性一元、二元、三元作文的区别,让学生明概念、清思路、知写法,让学生参与后期作文复习计划,突出本堂课教学重点“思辨性一元作文审题”,注重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引领。

两位老师都坚守了语文学科意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

2.加强教考衔接,提升能力素养。

童老师在赏析叠词时,引导学生归纳赏析叠词的答题角度,夯实古诗鉴赏必备的基础知识,依托古诗鉴赏提升核心素养。张老师抓住高三学生的作文痛点,构建多元作文复习体系,引领学生掌握常见的一元思辨作文常见的写作模式结构,并且展示优秀作文,师生共同点评,最后进行当堂巩固实践,张坚老师用思维活水浇灌千变万化的作文材料,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写作素养。

三、建议

1.贯彻“学为中心”的理念,提高课堂效益。

教师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以学生已有知识和观念作为新教学的起点,设计相应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让学习真实发生,教师作为倾听者、指导者和反思者,避免讲得过多。

2.优化课堂结构,集中突破重难点。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一堂课都面面俱到,因此,要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集中突破本堂课的重难点。

语文教研组以每周集体备课活动为主阵地全面提高组内教师的综合素养,使语文教研组整体水平得以提升;语文组的中青年教师起到很好的中坚力量作用,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参与,努力探索。建议语文组统筹完善三个年级每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形成详细的实施方案;骨干教师、种子教师进一步发挥带头垂范、辐射引领作用,构建高效和谐的教研共同体。





数 学

一、基本情况

数学视导组由市教科所副所长程文华、数学教研员王郝欢和乐山一中岑雪莲老师构成。听了高二理科火箭班王刚老师一堂新授课和高三理科平行班李长容老师一堂专题复习课。

二、亮点

1.硬件升级,课堂效率大幅提升。

2.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氛围浓厚。

3.“学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深入课堂,课堂上学生能主动上台板演,讲解有条理,有审题、有提问、有方法小结,真正落实了数学核心素养要求的“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三、建议

1.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注意板书规范。

2.通过优秀教师示范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充分相信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力,让教师的教学更轻松。

3.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1)研究高考试题,提升课堂效率。

(2)加强集体教研,开发校本教材。

(3)参与市级活动,提升教师素养。

4.宣传草堂文化,提升师生自信。





英 语

一、基本情况

英语学科视导组由乐山市教科所英语教研员郭红英老师和市研导委成员、峨眉二中李宏老师组成,与草堂高中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们共同参与了听课、评课和讨论等视导活动。授课教师为高三(6)班刘敏老师专题复习:短文改错;高一(3)班霍东雯老师的阅读新授课:Book2 Unit 2 Time for a change。

二、亮点

1.课堂教学体现“学为中心”,关注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刘敏老师专题复习课基于对高考改错题型的准确研究和定位,从学生问题入手,带领学生系统梳理改错常考点和重难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高纠错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语篇和句子的能力,并通过讲、练、评的形式不断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度。霍东雯老师的阅读新授课较好地融合了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主题、语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强调了语言聚焦文化内涵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2.教师个人基本素质好,语言幽默,亲和力强。教师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法指导,学生课前有预习、有准备,课堂讨论积极、有效,师生配合默契。

3.英语教研组老师们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和智慧,不断深化教研活动内容,勤恳务实,结合本校学生学情,不断夯实学生基础。开发校本资源,拓展学生英语学习视野。

三、建议

1.阅读课中教师对文本的深度研读和整体理解不够,语篇分析不深入,信息提炼不够准确。教师借助文本对学生的逆向思维、深层次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2.阅读课教学设计环节面面俱到,没有突出本节课教学目的和意图。在围绕语言输出中未能紧扣教材,使文本输入与写作输出不能形成有效闭环。年轻教师利用学生突发的思维疑问和理解障碍而调整教学的应变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3.老师们在处理高一新教材时应开展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关注单元语篇内容及其主题和主题意义,在教学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4.高三复习课要准确把握高考要求,科学备考。要帮助学生构建学科主干知识,提升在新的语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词汇复习、语法复习、专题训练及综合训练要突出问题导向,讲求效率。

5.加强理论学习和新课标研究,加强集体教研,提升队伍整体水平。





物 理

一、基本情况

物理学科视导组由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物理教研员徐艺老师、五通桥中学汪建强老师、沫若中学罗万俊老师组成,共计听课三节。其中杜鑫老师和赖建宇老师执教高一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内容都是《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火车转弯问题》,朱湘华老师执教高三年级二轮复习课《力学中的动态平衡》。

二、亮点

本届高一物理学科使用的是新教材,杜老师和赖老师在备课中对教材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为了突破火车转弯模型两位老师都采用了通过展示火车模型的方式让学生有形象化的认识。能够从受力分析入手分析火车转弯轨道的特点和向心力。其中杜老师的授课风格风趣幽默,教学设计中为了加强学生对火车转弯模型的认识还加入了汽车转弯模型进行对比,通过与生活情境的紧密联系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

朱老师的二轮复习课充分展示了对物理模型的高度概括性,有别于一轮复习重知识,本堂课更加注重对物理方法的指导。在题目的选择上具有代表性,而且很巧妙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利用校园情境设计题目。

三、建议

1.注意加强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2.教师有挖掘教材的意识,但是挖掘和利用教材的深度还有待加强。

3.在习题讲评课中要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提取信息、转化信息的能力。

4.加强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关注新教师的快速成长。





化 学

一、基本情况

化学视导组由市教科所化学教研员周颖秀和乐山一中万永进老师组成,下午第一节课听了高一4班熊和书老师一堂习题课《有关硝酸的计算》,第二节课听了高三6班李俊玲老师《离子平衡相关图象》专题复习课,第三节课和草堂高中化学教研组就课例分析、草高历次考试成绩反馈、高三复习备考、高一二期末考试安排及选课走班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二、亮点

熊老师的课堂在新课环节巧设专题突破重难点,围绕硝酸的有关计算,设置8个不同层次的例题,让学生突破二价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例题讲解使用一题多解、变式训练突破知识的多层次理解,如在讲解例4金属铜与硝酸反应时,先后使用方程式法、关系式法、原子守恒法离子方程式法等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讲解;课堂练习注重定时训练,助力学生在紧张环境下思维的品质提升。

李老师的课堂的高三复习课堂采取学生“互教”模式开展,让学生在“互教”的过程中暴露知识的缺陷和思维的不足,课堂思路来源于学生的表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复习的针对性;李老师采取赏识教育,不吝对学生表扬,而且是有针对性地表扬,鼓励学生的信心,让学生真正体验有温度的教育;复习课堂既有考点的归纳,也有方法的总结,还有模型的建构,如在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分析时采用“五点法”:起点、终点、中性点、恰好反应点和过量点进行溶质判断、溶液酸碱性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水的电离程度比较等类型问题的模型建构。

三、建议

1.加强目标导向的课堂研究。课堂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水平和学生预习反馈制定的具有个性化的课堂达成要求,是每一堂课需要师生共同解决的问题。目标导向课堂的目标在课前应明确化,课中主题化、课后达标量化。

2.精选课堂练习题。课堂时间有限,课堂练习应精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试题,在精不在多。从层次性、递变性、变式等角度深度挖掘每一个例题在课堂的价值,充分发挥典型例题在概念形成和概念理解时的重要作用,发挥例题在训练学生思维到高阶思维过程中的作用。

3.注重化学模型的建构。模型建构可以将零散的化学知识结构化、化学方法系统化,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准确掌握化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如在讲《硝酸的有关计算》通过例题建构硝酸有关计算的各种题型(硝酸与二价金属、与变价金属、与非二甲价金属、还原产物不同)和解决不同题型的对应方法模型;在讲《离子平衡有关图像》专题时建构离子平衡图像的各种试题模型(中和滴定、沉淀溶解平衡、水解平衡、单坐标曲线、双坐标曲线,一元酸二元酸)和解各种题型的解题模型。

4.加强集体教研,加强理论学习。





生 物

一、基本情况

生物学学科视导组由生物教研员张俊华老师和夹江中学兰霞老师组成,视导组听了郭玉琼老师高三10班《群落结构与演替》典型题讲评课和舒建新老师高一8班《减数分裂》新授课。

二、亮点

在郭玉琼老师的习题讲评课堂上,充分展示出了个人的教学魅力,语言流畅、教态得体、多媒体运用娴熟。教师知识储备丰富,对教材内容结构熟悉,带领同学们不断将题干背景、试题考点回归到教材上,引导学生重视教材,这对于提高学生在作答高考试卷二卷准确度、得分率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重视培养训练学生审题、获取信息的能力,知识讲解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有效落实知识、方法,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舒建新老师的新授课课堂教学主线明朗,通过对精子形成过程的阶段划分和细胞名称标注,给学生清晰呈现出本节知识学习内容;知识剖析由浅入深,根据文字逐条解读“精子的形成场所”,有效突破精原细胞分裂方式这个难点、易混点;多种教学方法让课堂上师生积极互动,通过对有丝分裂的回顾,有效搭建新知识减数分裂与旧知识的桥梁;问题准确,不断启迪学生思维,恰当设疑留给学生继续思考探索的空间,为后续教学做出铺垫;最后通过学生利用教具构建精子形成过程物理模型来对概念模型进行升华。

三、建议

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继续深入研究,讲评课要抓好学生的共性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学为中心”,小组合作,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多关注学生的学,增强教师对学生学习指导的层次和力度,加强学生自主总结、提炼知识能力培养,发挥学习小组评价的作用,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加强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课堂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化,

用好课堂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政 治

一、基本情况

草堂高中政治视导组由市教科所刘娟和乐山一中李朝阳老师组成。共听取两节课,分别是夏玉珍老师在高三9班执教的主观题专题突破课之图表题,以及黄翔虹老师在高二4班执教的新授课《意识的作用》。

二、亮点

1.两位老师共同的优点都是讲得非常细,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重难点突破到位。

2.复习课具有二轮复习的特点:相较于一轮复习的基础性,全面性,夏老师用时政专题和题型专题两种专题课的形式对学生知识进行整合提升,使复习走向深度。专题课主题明确、程序规范、细致到位,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参与度高。

3.新授课采用议题式教学,以一例到底的形式,对材料从各层面、各角度不断挖掘,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并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黄老师还注重政治课培根铸魂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升华了课堂。

三、建议

1.讲题时应在白板上展示老师的解题思路、答案及给分点,培养学生的关键词意识和增分意识。

2.图表题的重点是从现象到本质,对于学生提炼本质、运用学科术语呈现答案上还应加强。

3.老师应有预测出题的能力,可结合今年经济上的重点问题编制试题,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财政适度扩张着力保民生扩内需”“制度型对外开放走深走实”等寻找相关材料编制图表题,将时政热点与题型专题相结合。

4.题型突破专题,题型应全面。本课讲了柱状图,折线图,还有表格式,建议可加入饼状图。

5.授课创设的情境不能简单采取拿来主义,应对材料进行结构重建,形成结构良好的材料,使之更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和适切性,也使之更具有高考材料题的特征。

6.活动设计的目的是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相应能力,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在哪个环节设计、在哪个进程设计,还应加大研究。





历 史

一、基本情况

历史视导组由教科所历史教研员田玉坤和夹江一中谢俊杰老师组成。听了高一3班张婷老师执教的《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和高三2班李雨老师的试卷讲评课,课后与草堂高中历史组教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二、亮点

1.张老师结合学生初中知识,以核心问题统领整节课。教师注重对新高一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基础知识的落实,特别是学生的笔记做得非常好。

2.李雨老师的试卷讲评课准备相当充分。老师不仅制作了评讲课件,还让每一位同学在课前就对自己的错题进行了纠错,同时每道题目后面都增加了知识链接,在评讲完12个选择题后,不失时机的对选择题解题技巧进行总结,并辅以变式练习。

3.草堂高中历史组的教研氛围浓厚,备课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校行政参加备课组活动。各年级备课组坚持集体备课与个性化备课相结合,课前研读课标,形成教案;课堂充分体现“学为中心”;课后强化落实和作业批改。

三、建议

1.将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2.新高一的教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包括教科所、教师用书和地图册等,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课件进行合理改造。

3.历史组全体教师要落实教研组长的教学主张,坚持“教出特色、研出品质”,坚持“育分”和“育人”有机结合。





地 理

一、基本情况

地理学科视导组由地理教研员王学涛老师和乐山一中吴乔洪老师组成,视导组听了高三4班闵怡枫老师执教的综合题讲评课和高一6班杨佳丽老师执教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二、亮点

1.学生情况:高三学生表达自信,围绕试题情境,以能力为主的训练,快速掌握、获取解决试题设问所需的地理必备知识和解题能力。从题目分析、信息获取、知识链接、分析思路、表达过程和分值评价等各方面均作出了有效交流和展示。

高一学生课堂投入度都比较高,注意了有效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的培养,较好体验学习的过程,知识目标达成度较好。

2.教师情况:草堂高中地理教师都在积极投入到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中;两个班级教学案例都追求教学的真实性;高三教师在课堂中从知识为主向能力做了很好的长期的尝试——学生讲题;高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课堂活动,以图片、视频等为载体,课题设置合理,问题有梯度,能根据学生情况对所设置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引导,满足学生需要,逐步形成知识进阶。

三、建议

高三缺乏对模拟或诊断题的甄别和优化;学生间思维的碰撞、交流、互评不够,以追求标准的答案甚至一统化的表达,对于知识的进阶和能力的提升不够;不能仅仅为做题而做题,需要对例题背后反映的学科概念性质的规律、原理进一步强化。

高一问题链设计梯度过大;教师讲解、点评占据时间过多,学生基本多看着教师精彩的表达,而学生主动表达少,回答问题的时候主要也是按照老师的思路和引导分析,以“学生为中心”体现较少。

高三教师需要对试题的选择围绕高考核心加强整合;高一问题链设置需要根据高一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梯度;从高一便需要强化学生表达能训练;加入和强化学生的互评;需要从地理事实知识向地理概念的引领。





在交流反馈环节,乐山市教科所副所长程文华代表视导管理组讲话。他透过翔实的数据,分析了学校现状和学科发展态势。针对高三后期复习备考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提高教师研教研学的积极性;二是要加强对高考的精准研究,深入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吃透高考内容改革方向;三是要领会高考导向教学的作用,脚踏实地,避免急功近利思想;四是要做实备考全过程;五是要立足长远,坚持“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全力推行学科集体教研。

会上,草堂高中副校长陈克金从三个方面汇报了学校管理:一是抓党建、聚人心、谋发展。二是强教研、提师能、夯根基。三是精管理、增措施、保质量。学校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强化青年教师培养,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积极推进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借助外部资源引领教研变革,开展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发展研教研学能力。学校坚持质量管理全程化,教学追求精准化,用科学方法加汗水精神,为高三备考助力。同时他也提出当下学校发展的困难: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中青年教师缺乏,教师教学理念有待转变,生源质量不断下滑等。

草堂高中张佳校长代表学校发言。他首先欢迎市教科所一行到草堂高中进行教学视导,草堂高中全体教职员工会认真对待视导组的意见和建议,一一对照并整改落实。他认为草堂高中要抓住新的机遇,实现卓越发展,并表示学校正在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教育提质:一是坚持以课程为统领,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坚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三是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

会议最后,乐山市教科所许泽能所长讲话。他指出教育提质增效要从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开始,草堂高中要借助“乐山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计划”的契机,实现学校发展的整体飞跃。许所长强调学校要稳控生源,抓实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好年轻教师。要进一步做好精细管理,坚持不懈推动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迎接新高考!


撰稿:田玉珅

审核:刘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