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Lesh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在研创中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  ——乐山市2022年小学科学学科课堂展评活动

发表时间:2022-12-05 12:41

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颁布以后,为紧抓机遇、认真观察落实“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科学课程总目标,更扎实、更科学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11月29至30日,乐山市教科所在沙湾区沙湾小学举办了小学科学学科课堂展评活动。乐山市科学研创中心组成员和各区县科学教研员及参赛教师,共四十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沙湾小学党总支书记徐育刚致欢迎词,他对乐山科学教育的领导、精英教师们莅临学校,给孩子们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盛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并希望本次活动的开展能推动学校的科学教育工作更上层楼。

1.png


随后,展评活动大幕拉开,来自全市十二个区县的十三位参评教师接续上阵,一展精湛高超的教学技艺和特色鲜明的教学风采。

十三名参赛教师有的幽默风趣,课堂气氛愉悦;有的沉稳内敛,课堂平静高效;有的和蔼可亲,学生专心投入;有的循循善诱,学生奇思妙想。十三位教师有十三种风格,但无一例外都熟练地将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堂深度融合,并通过精心准备的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大胆实践,让科学探究在课堂上落地生根,让学生的科学兴趣不断萌生。他们的课堂深受沙湾小学学生的喜爱,孩子们表现出了高度的专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状态。

沐川县实验小学张瑜老师执教的《地球》,通过一组图片引入观察的方法,从而提出问题:“现在我们观察地球是怎么办的?”“古人科技不发达,又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随后带领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漫长过程。三个探究实验:1.对比实验——帆船回港,让学生感知地球表面是球面;2. 模拟实验——麦哲伦环球航行,让学生发现地球是球体;3.游戏活动——贴出一个“地球”,让学生进一步整体认识地球。三个活动,层层推进,让学生经历“想象——推测——实践——确证”的过程,从而真切体会“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科学精神。


2.png


高新区实验小学的凌显容老师执教二年级《拧螺丝》一课,以如何帮助小木匠修理笔筒的情景贯穿全课,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观察后发现螺丝未固定好导致笔筒坏掉了,要想修理好笔筒,就需要先认识螺丝;将螺丝与铁钉对比,发现螺丝的结构特点,促使孩子们对螺丝的认识更加完整。认识了螺丝后引导学生自发思考不同的螺丝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螺丝刀)去拧;从而体验不同螺丝的拧法,引导学生学会拧螺丝后就可学以致用(解决问题)——进行笔筒的修理。通过观察、制作活动,经历一系列的动手实践,在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工具的意义。


3.png


峨边县城区第二小学曲木牛牛老师执教的《运动与呼吸》一课,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得出“运动后呼吸加快”的感知。随后通过三次对“安静状态下”、“运动结束时”、“休息3分钟后”三种状态下每分钟呼吸次数的测量进行验证,得出“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不同的人在同一种状态下呼吸次数存在差异”的结论,为认识肺活量做好了铺垫。本课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等手段,让学生依据客观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数据值中存在的规律。


4.png


乐山肖坝小学黄嘉荃老师执教的《轮子的故事》,通过金字塔的故事引入对轮子的兴趣,了解轮子的变化过程。在装轮子的过程中,先让学生按自己的设计安装,在安装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不停地改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工程师的工作。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不一样的轮子,方便我们的生活。


5.png


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的龙萍老师执教四年级《冷热与温度》,基于新课标中“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和“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的学段要求来建构内容,设计了“感知水的冷热”、“学习使用温度计”、“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这三个环节,帮助学生认识冷热与温度,将学生从感觉上的冷热引向可以测量的温度,教会学生测量温度,并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使学生懂得测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如实记录信息、尊重事实以及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6.png


五通桥区实验小学刘亭老师执教的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生物的启示》。作为乐山市小学科学研创中心组成员的刘老师打破常规教学,考虑到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对教材实验进行大胆的改进和创新,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 为创而学”课改研创理念。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物品与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相似之处引出仿生学概念,再利用学生熟悉且有较强认同感的“鱼”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仿生的理解;随后,刘老师设计了一个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像工程师一样去探究蜂巢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体验从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到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在探究实验的设计上进行了有效改进和大胆创新,做到了科学思维与数学思想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师给他们预备的有结构的材料进行主动科学探究,并在老师指导下对操作中显现的现象进行分析整理生成仿生概念。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科学知识,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7.png


犍为外国语实验学校张巧玲老师执教《植物色素-花青素》一课,是大班额下自导学习的实践,展示合作小组成员职责分工等;从紫甘蓝液的制备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和制饮料,区分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强化教师对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和科学思维的训练(观察、测量、分类、得出结论和解释等);展示求变创造产品,音乐烘托孝道,渗透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


8.png


峨眉三小的张俊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轮子的故事》。张老师立足新课标,站在培养学生“科学的习惯”,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的高度,从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入教学,让学生搬一桶矿泉水谈真实感受:滚动很轻松、很省力。然后通过活动一:小手拉一拉。让学生用橡皮筋拉石头,从橡皮筋长度的变化感受看不见的力,为比较创造了可见的素材,得出轮子的作用——省力。接着进入活动二:轮子王国看一看。让学生观看了轮子演变发展历史的视频,知道了轮子的发展经历了5个漫长的过程:滚木→实心木轮→轮辐木轮→加铁皮的轮辐木轮→橡胶轮。最后进入活动三:我的小车快快跑。为学生提供了:牙膏盒、4个轮子、两根车轴、两根吸管、胶布、剪刀,让学生亲自动手给车子装上轮子,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小车,在谁的小车跑得快环节中知道了怎样才能让小车跑得又快又稳,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整节课用三个活动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创造、合作中感受到了科学的快乐,科学的力量。


9.png


沙湾小学张倩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水是什么样的》。张老师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将课程设计定位在“观察与描述”,并通过比较等方法促进细微观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用科学的词汇与学生头脑中对水的朦胧认识相对接。上课开始设疑:老师邀请到一位神秘嘉宾,猜猜它是谁?并利用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的特点用动画引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当小侦探找“水”,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然后通过小科学家和帮水实现愿望等有趣的科学活动和实验,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思,将科学的观察和思维渗透到活动中。课堂最后还设计了一个小魔术,让孩子们体会到水的神奇,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发现水更多的秘密,将科学探究的种子植入孩子们的心中。


10.png


马边彝族自治县雪口山镇中心校龙霞老师执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三单元常见的力——《浮力》。龙老师通过一则视频《灌水取球》,引出浮力课题,感受浮力,认识浮力。让学生感受按压水槽中的乒乓球,引导得出浮力的概念,探究下沉物体也会受到浮力。学生得出漂浮的物体会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不会受到浮力,顺势根据学生的认知偏差和争议点,通过实验验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再让学生探究物体沉浮状态的影响因素。不论物体沉还是浮都受到浮力,但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状态-沉和浮?引导学生探究质量轻重和体积大小对物体沉浮状态的影响。并且用一张A4纸能承载更多的硬币,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体会纸的质量不变,但纸接触水面的大小可以更大。最后给出问题:浸入水中的物体可能沉,可能浮,但为什么潜水艇既可以上浮也可以下沉。通过课外拓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1.png


井研县研城小学张景媛执教《蛋壳与薄壳结构》,课堂教学体现出老师较高的科学素养。能够突出科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动手感知,动脑想象,先从蛋壳易碎引入,再从实践去体验它的抗压和承重,从而达到激趣效果,进而更生动、形象的去揭示主题,让学生从感知到感悟,引出仿生学。张老师能以大胆的、开放的教学去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其实还可以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去做去说去思去悟。


12.png


乐山市实验小学张婷老师在执教《庞大的“家族”》时,以建立昆虫作战小分队为背景,成员资格审核为主线,引发学生对蜘蛛资格的争议,从而产生探究需求:怎样的动物是昆虫?在研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形色各异的昆虫中寻找共性,再以活体蚂蚁观察为基础,认识昆虫的身体结构,从而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最后寻找新材料,改进教材上的实验:做昆虫模型。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昆虫共同特征的理解。本课从个性到共性,再从共性到个性,引发学生思考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理解每一种生命存在的意义。


13.png


金口河区永和一小余文芳老师在教学《食物与营养》时,抓住食物与营养的关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活动经验,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将碘酒分别滴在土豆片和萝卜片上观察对比其颜色变化,从而检测出淀粉;将核桃仁压碎,检测它是否含有油脂。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了解食物营养素及其对人体的作用后,让学生能够依据科学概念(膳食算盘)设计科学合理的计划(食谱)。增强了学生合理搭配,均衡营养的健康观念。


14.png


课堂展评活动后,沙湾小学赵玉富老师代表沙湾小学作了题为《学科学、爱科学,让科学成为一道风景》的经验交流。他介绍了沙湾小学在科学教学教研、科技节、科技创新,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航模海模、机器人等方面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活动间隙,参会的老师们还兴趣勃勃地观摩了该校的科技作品和社团活动展。


15.png


接着,乐山市教科所主任张丽作了题为《在研创中培育科学素养——观2022年乐山小学科学课堂展评活动》的总结和点评,她希望科学教研员和老师们,以目标、问题、创新、兴趣为导向,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标,立足科学课堂,培养好乐山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张丽还结合自己学习新课标的理解对十三节课一一作了有针对性的点评,她指出,科学课堂要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许未来的某一位科学家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启蒙。她以“个人的命运,取决于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人类的命运,取决于我们对自然的理解。”结束讲话,勉励老师们努力做一个有成就感、幸福感的科学教师。


16.png17.png


活动最后,张丽主任和沙湾区进修校即将退休的科学教研员陈容老师向获奖教师颁奖。至此,本次科学课堂展评活动圆满落幕。


18.png19.png

20.png

撰稿:张丽

审发:许泽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