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Lesh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聚焦新课标 迎接新中考  ——乐山市2023年初中历史教研会综述

发表时间:2023-03-14 21:56

日月其迈,岁聿更新;草木蔓发,春山在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正式发布,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与新变化。为准确理解新课标精神,把握学科教学的新方向和新趋势,落实高质量立德育人要求,进一步深化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改革,建构“双减”“双新”背景下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结构和学习形态,3月9日—10日,乐山市2023年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在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召开,乐山市教科所历史教研员田玉坤、各区县历史教研员、乐山市初中历史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以及全市初三历史教师共18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峨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研究室协办,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承办。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校长程佳、常务副校长邹代祥、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李德强莅临会议指导。会议由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历史教师向仕潇主持。

考镜源流,辨章学术。会议主题基于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聚焦《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核心素养落实、结构化的课程内容、跨学科主题教学、学业质量标准、大单元与大概念教学等维度进行研讨交流,专题备考乐山市2023年初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


3月9日下午,会议伊始,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程佳先生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就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校园环境、教育教研和教育成果向与会老师作了简要介绍,对参会教师的到来表示由衷欢迎,对全市教育同仁给予学校的支持和关心表示诚挚感谢,并预祝此次教研会取得圆满成功。



会议第二个环节是公开课观摩,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杨晶梅老师作《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复习课展示,执教班级为该校初2020级13班。杨老师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运用该校正在推进“双主五学课堂”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以“大熊猫的前世今生”为教学线索,以“文化自信”为教学立意,对教学内容大胆取舍和有机整合,精选教学史料,在课堂上创设多元情境,通过驱动性任务推动学生深入探究,呈现了一堂殊为精彩的示范课。



公开课后,杨晶梅老师、峨眉山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龙文胜老师和乐山市教科所历史教研员田玉坤老师分别就本课进行说课、评课和议课。他们认为,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根据“熊猫”这一文化元素,站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历程,创设合作、自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质疑和思考,基于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立足时空,运用史料,认识历史,并渗透大单元与大概念教学理念,探索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接轨双减课堂革命,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由于时间关系,专题复习重古代而轻近现代,可以考虑调整课堂结构,强化古今历史的联系;二是唯物史观的引领可以继续加强,深度可以继续探索。

会议第三个议程是课标解读与教学策略分享,来自各区县的六位老师分别作了专题交流。



来自犍为二中的张春霞老师交流的题目是《以考育人 启迪智慧——新课标背景下的历史学科新中考走向》。张老师首先高屋建瓴地转述了白寿彝先生的历史教育思想“历史工作者要用丰富的历史事实来教育广大人民,让他们对人类的历史前途有更深刻的了解”,进而客观分析乐山市2022年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从“历史学科新课标的理解”“历史学科新中考改革趋势”“中考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关键问题”三个方面讲述新中考走向,内容详实,理论结合实际,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来自夹江县教研室的谢霭平老师交流的题目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五讲”“四美”——再次研读2022版新课标的认识与感悟》。谢老师以“讲方向”“讲学生”“讲时序”“讲逻辑”“讲故事”为历史教学五讲,以“制度美”“劳动美”“艺术美”“思想美”为历史教育四美,提倡历史学科应该涵养学科核心素养,突出价值导向,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弘扬家国情怀。



来自峨眉四中的邱惠老师交流的题目是《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新探》。邱老师从课程目标、课程理念和教学策略三个维度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建议历史教学中精选和优化课程内容,鼓励教学方式的创新,在策略上以“情境教学”“史料训练”“巧用多媒体”“就地取材(利用家乡历史)”,创设有效的史学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学会积极思考,培养辩证思维。



来自踏水中学的毛静云老师交流的题目是《大概念教学理念下的历史中考复习策略——以“资本主义”大概念系统复习为例》。毛老师首先引述中外学者关于“大概念”的定义,认同“大概念”即“抽象概括出来的具有联系整合作用并能广泛迁移的概念”,进而围绕“资本主义”这一大概念重新整合教材,从“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建构思维导图,深入解读大概念教学理念——为思辨而教,为迁移而学和大概念的重要特征——以学生为主体,深入浅出,启迪引领。



来自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的张银学老师交流的题目是《浅谈九年级历史复习中的大概念教学》。张老师的讲座首先从2022年乐山历史中考试题之论述题讲起,对比2022年高考湖南卷和山东卷历史试题,从“为什么提出大概念”“什么是大概念”“如何提炼大概念”“怎样进行大概念”四个角度进行解读,由抽象而具体,即深入而浅出,深刻地解构了大概念统领下的大单元教学,为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教学提供了理论范式和实践经验。

来自马边县荣丁中学的杨秀芬老师交流的题目是《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杨老师首先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指出目前历史教学中对家国同构的理念仍缺乏深刻的认知,素养落实尚待加强,进而从“挖掘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将图片和视频作为立足点”“合理运用历史故事”“开展历史活动”六个方面分享了教其历史教学实践,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涵养,进而形成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3月10日上午,来自不同区县的四位老师就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典型试题分析、三大板块内容解析与2023年中考备考策略等作专题讲座。



来自研城中学的朱小燕老师作《析中考试题 思备考策略》专题讲座。朱老师系统梳理了近三年乐山市中考的试题类型、考查内容和分值,归纳出乐山中考呈现出内容与教材紧密衔接、中国史分值上升、价值引领落实“五育并举”、试题探究性综合性持续增强、紧扣重大时政热点、重视乡土历史等特点,进而提出“夯实基础重落实”“建构体系过专题”“巩固提升赢中考”的复习策略。

来自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的李林桔老师作《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乐山中考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浅谈》专题讲座。李老师从譬如满天星斗、重瓣花朵的中华文明起源讲起,梳理出中国历史的“源”“流”“汇”,对比初高中历史教学,整合建构了中考涉及的中国古代文化史,进而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史复习的内容、方向和策略:一水涨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新的形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程内容;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栽——课标研读;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备考建议。



来自乐山艺术实验学校的袁继高老师作《冷暖自知:八年级历史复习反思》专题讲座。袁老师从“理论课时与实际课时”“学生成绩与教师考评”“短期与长期”三个角度分析了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过去”和“现状”,建议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必备知识,培育能力与素养,袁老师的发言兼顾复习课与新课,进而升华主题,阐述历史学科根本任务的在于“立德树人”,教师既要教会学生求知,更要致力于对学生勇气、理想和幸福的涵养。教学是一种美好体现,展望未来,师生“多年仍是少年郎”。



来自乐山嘉祥外国语学校的杨梦老师作《变中求新 稳中求进——从核心素养的落地谈中考复习》专题讲座。杨老师首先从“双减”政策、新课标、新高考和核心素养四个角度指出中考面临的新变化,进而重点阐发素养导向的中考复习策略及理论支撑,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复习内容”“复习教学关键能力与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回归本真,掌握历史基本概念、方法”三大复习策略,实现变中求新、稳中求进,具体结合教学实际建构三轮复习目标,寄语同仁们历史教学“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会议最后一个议程是乐山市教科所历史教研员田玉坤老师做总结发言。田老师首先就乐山市2022年中考试题作了详实而深入的解读,进而根据新的形势下乐山市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现状,从考试性质、指导思想、考试依据、试卷结构、考核目标、命题原则和命题要求等方面介绍了2023年历史学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要求、他指出,历史教学要利用统编教材,依托课程标准,在史料研读和问题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创设情境教学,关注历史的延续性和历史教学的生成度。他强调,在“双减”“双新”背景下,教学实践要做好初高中衔接,精选精研史料,关注长效热点,注意学教评一致性,积极探索基于主题的整体单元教学设计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等。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本次教研会紧紧围绕“双减”政策,聚焦“双新”背景,献课评课精彩纷呈,分享交流内容丰富,涵盖课标研读、教材使用、课堂教学、素养立意、命题策略和备考策略诸多方面,有助于老师们探索新课标教学,把握新中考方向,提高历史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形成乐山初中历史学科“中心辐射、示范引领、区域联动、均衡推进”的良好生态,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向未来。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自由之风长久吹拂,史学之美洞彻人心,教化之功温润如玉,人文学科的意义正在于此。日月有明,容光必照,我们充分相信,我们一定有悠久且光明的未来。


撰稿:博睿特外国语学校历史组

审核:田玉珅

审发:程文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