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Lesh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变课堂  正品格  促教研 ----国家级课题《基于研创学习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实践 研究》成果展示活动(道德与法治专场)成功举行

发表时间:2023-03-16 22:05

2023年3月14日,国家级课题《基于研创学习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实践研究》成果展示活动(道德与法治专场)在乐山市第五中学阶梯教室举行。乐山市教科所初中室主任、中学政治教研员、子课题《初中思政课正能品格培养的体验式教学研究》负责人刘娟老师带领课题组老师组织了此次展示活动。活动邀请到乐山市教科所许泽能所长、乐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法专家徐碧英老师、乐山市教科所幼教教研员戈文丽老师、乐山市教科所地方课程教研员董茂燕老师莅临本次活动指导,参加活动的还有全市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老师、张旭群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乐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部分老师和学生共一百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五通桥区骨干教师施俊莲、夹江县教研室政治教研员刘利琴联合主持。



本次活动在乐山市第五中学唐林校长的致辞中拉开帷幕。唐校长首先对参与活动的来宾表示热烈欢迎。接着唐校长简单介绍了乐山市第五中学的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在教学、教研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预祝本次课题成果展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活动正式开始,首先由乐山十二中的彭颜秋老师进行课例展示《青春有格》。彭老师根据研创课堂体验式教学模型,对课例进行了优化设计,以中学生大宝的开学日记一例到底,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并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开展教学,让学生从抄作业、闯红灯等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中感受到青春应该有格,作为中学生要知荣辱,修身践行,行走在至于至善的道路上。整堂课从植入生活——创设情境——互动体验——悟透真知——情感升华——回归生活的六环节让学生的认知层层深入,最后再回归实践,做到知行合一。课后,也给学生们留下实践作业,制作青春盾牌,守护青春,并提出希望,让同学们可以通过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奋斗,力争成为最好的自己!感受到中学生应该青春有格,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修身践行,行走在“至于至善”的道路上。



接下来,课题主持人刘娟老师向与会嘉宾与老师展示讲解了本课题研究的重大成果:初中思政课正能品德培养的体验式教学培养模式。解读了在基于本学科特点基础上、在关注引导学生认知特点的前提下,在回归生活、知行合一的最终目标下设计的六个环节的课堂操作模式“植入生活——创设情境——互动体验——悟透真知——情感升华——回归生活知行合一。



第三个环节由乐山市第五中学张旭琼老师结合正能品格培养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彭颜秋老师优课展示《青春有格》进行了课例分析。张老师首先从思政课的重要地位和根本任务入手,认识了正能品格以及正能品格形成必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体验,引出课题组探索体验式教学依据。然后从体验式教学模型的六个流程对彭老师的课进行分析:1.分析了导入部分如何植入生活,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共鸣;2.分析了本课的三个难点“青春有格、行己有耻、止于至善”中的行己有耻的含义和本课两个重点中的“行己有耻”的要求,从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通过设问进行任务驱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在师生互动中去体验、分析、思考,然后悟出真知,创生能力;3.分析了课堂的第三板块进行了情感的升华,让学生对自己的青春充满期待,并通过三个环节让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让青春在有格中自信飞扬,做到知行合一,从而在实践中形成正能品格,形成核心素养。最后,希望通过我们在研创学习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变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方面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我们的课堂变革真正为党和国家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



中场休息后,乐山市实验中学的陈婷老师以“乐学善思 众行致远“”为题,汇报了研究成果:探究出了思政课应帮助学生形成的学科关键能力;探索了不同课型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践路径;形成了正能品格培养的体验式教学模型;完善了对活动设计、问题设计、评价环节的研究;构建了“思政课+”德育大课堂;形成了系列《课例》、《优质课》等相关成果集;形成的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等研究成果;完成了《中学生简明教育读本》的编写。陈婷老师还从课程建设的初衷、思路以及意义和价值三个方面深入介绍校本精品课程《守护少年的你》。



之后,夏潜老师以《拳拳赤子心,悠悠思政情》为题对体验式教学的课外实践路径的探索进行了汇报。汇报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解答了何为体验式教学;第二,我们对于“体验式教学”的一些探索和现状;第三,展示了体验式教学的课外实践的五大路径:1.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2.社会实践活动;3.志愿服务;4.家庭亲子活动;5.班级各种活动。第四,体验式教学的课外实践总结和不足。夏老师认为生活处处皆课堂,应让学生做自我课堂的创生者,教师积极带动和引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在社会实践中行有所思,思有所悟,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峨眉山市教师培训中心杨仕付老师向大家分享的是《“思政+”德育大课堂的实践构想》,该专题属于课题研究的延伸、拓展与放大。杨老师运用“六何”思维法,向大家讲述了“思政+”德育大课堂的描述性含义;从时代背景、政策背景及课题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阐明了构建“思政+”德育大课堂的必要性;用“双贯通”(以纵向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建设为经度贯通,以横向的“美德生成理论+美德养成实践”学科教学实践作为纬度贯通)为作为“思政课+”德育大课堂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区域内初中思政教师开展初中正能品格培养的体验式教学研究,来不断促进初中思政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思政教师能够担纲起关键课程的关键角色转变;通过不断呼吁县域行政部门站在政治高度对思政课教育的重视入手,以思政教师的守正创新、主动作为,向外开拓为主阵地,通过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学校统筹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来营造出“思政课+”德育大课堂浓厚氛围。



《初中思政课正能品德培养的体验式教学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刘娟老师以《困惑与方向》为题,从“教学评一致的实践”、“学科关键能力的突破”、“教学的生活化与实效性”三个角度,对课题研究进行了小结,分享了研究中的困惑与收获,展望了以此次课题研究为契机,我市在中学思政课的“教学评”一体化上即将开始的变革与创新。



最后,国家级课题《基于研创学习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实践研究》总负责人、乐山市教科所许泽能所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题为《政治专场:研创课堂研究专业展示》专业点评与引领。许所长积极肯定了展示课例《青春有格》的精心设计与生动展示,建议发动学生合作开发学习任务、师生共同炼制解决教学任务的“工具”;将思政课将培养“正能品格”升华为培养“信念品格”。最后,许所长寄语所有参会老师,研不止,创无尽,在“学为中心、为创而研”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厚积薄发研究路,专业引领促提升。本次活动搭建了教研部门、中学、高校师生交流学习的平台,展示和推广了国家级课题《基于研创学习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实践研究》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有利于我市中学思政课教师找准着力点、把握延伸点、注重升华点、抓好落脚点,拓展教研视野,深化理论素养、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有利于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乐山实践探索。


撰稿:刘娟

审发:程文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