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考命题趋势 助力提升备考质量 ——乐山市2022届新高考与教学改进(物理)培训活动发表时间:2021-09-24 21:56 为了准确把握2022年高考物理命题趋势,互享教学资源和备考信息,进一步提升全市物理学科教学质量,2021年9月17日—18日,由乐山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乐山市高2022届新高考与教学改进培训活动在乐山沫若中学隆重举行。本次培训会由市教科所教研员徐艺老师主持,沫若中学李月新校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全体参会老师表示热烈地欢迎。 本次活动的主要安排为:专家引领、课例观摩、分享交流,老师们积极准备,认真参与,圆满达到本次教学改进培训的目的。 一、专家引领 9月17日上午,乐山市教科所许泽能所长发表了题为《高三备考de提质增效》讲话。许所长在肯定2021届高考成绩的同时对2022届高考提出了期望,并指出在“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下,我们要做到“3个精细管理”和“3个然”,把握高考命题趋势更精细更高效的开展备考教学。 17日上午,来自成都石室中学的周昌鲜老师做了《高考物理试卷分析与命题走向和备考策略》的专题讲座,提出“做自信的老师培养自信的学生”“少做或不做无用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等观点。周老师以题说考向,分析归纳了近几年高考物理中出现的高频考点以及命题的走向,强调高三备考要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要注重有效练习,即“练一次就诊断一次、巩固一次、提高一次”。 二、课例观摩 同日下午,沫若中学的李胜友老师带来一堂《牛顿运动定律》的习题讲评课。李老师为大家展示了沫若中学的课改方向——小组合作学习,整个课堂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上,李老师筛选了学生作业中出错率高的题目进行分析,围绕“板块模型”做方法指导。李老师引导学生理顺物理逻辑关系,规范学生的答题行为,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以生教生”的教学理念,通过活跃的课堂让学生获得提高。 第二堂课是由博睿特学校罗冬东老师带来的《传送带专题》复习课。“转送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模型之一,罗老师从简单模型入手层层递进引导教学,充分注重讲练结合,并通过设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罗老师的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物理思维,强大的亲和力使得课堂教学气氛非常融洽,学生在这种融洽的学习氛围中获取了知识和能力。 课后,乐山一中徐丽、乐山外校谢丹、五通桥中学杨天遂、犍为一中彭华荣等4位老师进行了听课交流,大家肯定了两位授课老师的精心准备。模块复习和习题讲评是高三教学主要的课型,如何有效的落实高三的教学任务两位老师做了很好的示范,为今后高三的有效备考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专题发言 18日上午,由4位老师进行专题发言。 乐山一中唐朝旭老师就《电磁学高考试题分析及复习》做了专题发言。唐老师统计了近五年来电磁学考点在高考物理中出现的数量并对题目难度进行了分析。从核心素养层面谈到了对高三教学的思考,提到在复习中应该注重回归知识本身,重视基础物理模型的构建,做到有效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沫若中学李胜友老师结合自己的观摩课进行了题为《牛顿运动定律近三年高考试题分析与思考》的发言。李老师先就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物理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力学试题的特点——重视情景化、注重基本规律和典型模型的考查。再横向和纵向对比了多套高考物理试题中力学题目的考点和难度,总结了高三备考复习应当把握核心知识、注重情境教学、重视训练和陪伴、关注学生成长。 乐山一中周显琼老师参与了2021年高考物理阅卷,结合阅卷信息与参会老师分享了《做高质量的教师,行高质量的教育——2021年高考阅卷心得体会》。周老师在简要介绍了高考阅卷流程之后,对她所参阅的选考题从试题题干的解读到答案分值的设置再到学生答题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分析阅卷中学生答题失分得主要是关键能力缺失、知识系统性差,因此在高三教学中要注重关键能力的提升、知识体系的建构、规范解题的培养。 犍为一中彭华荣老师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与老师们分享了《研究高考试题思维导图,反思高三物理复习》的专题发言。彭老师选取了2021年全国甲卷的部分选择题进行分析,并展示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立足于思维导图分析学生失分的环节进行反思最终用于指导教学。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清晰梳理解题的过程,并且很容易发现知识和技巧的漏洞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专题发言结束后徐艺老师对培训活动进行总结,提到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具有“穏、变、新”的特点,在优化情境设计的同时,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就要我们把握“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来指导日常高三教学,再结合高效的练习,为迎战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