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游戏 助力成长 ——记2022年沐川县幼儿园教学视导活动发表时间:2022-06-20 20:55 为了将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实践从玩起来的1.0向着探索深度游戏的2.0迈进,2022年6月9日下午,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幼教教研员戈文丽,乐山市实验幼儿园副园长、中心组成员蔡敏艳,到沐川县实验幼儿园开展“乐山市区域游戏专题研究”常规巡导活动。 一、走进现场,探讨策略 两位老师首先走进班级的区域游戏现场,分别对大中小班区域设置、材料投放、区域游戏计划—工作—回顾实施情况、幼儿的游戏水平和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调研,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不足及时与班级教师交流,提出整改建议。特别是在园级区域整体安排优化、班级空间优化、回顾环节策略优化等问题上提出了优化的方向。 二、研讨交流,解疑答惑 游戏环节结束后,两位老师和幼儿园行政班子展开了交流研讨。沐川县实验幼儿园首先介绍了本学期区域游戏开展的整体情况:依托2021年12月在沐川实幼举行的“区域游戏专题研究”省级示范园观摩研讨活动的成果拉开本学期园本教研的序幕,优化“计划”环节--聚焦“工作”环节--初探“回顾”环节,常态化开展区域游戏及园本教研,确保游戏质量稳步提升。两位老师对沐川县实验幼儿园常态化开展区域游戏活动及园本教研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接下来,就沐川实幼本学期在“工作”环节中教师们的困惑,两位专家进行了答疑解惑。 (一)有的幼儿在工作环节中,重复单一的游戏,教师介入还是不介入? 蔡敏艳园长指出:深度读懂儿童,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教师需要放手、放手、再放手,观察、观察、再观察。教师首先需要认识到游戏是幼儿的游戏,不是幼儿完成教师设定的游戏。所以,让孩子们玩自己的游戏,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哪怕孩子们的游戏愿望很简单、很不可思议,都请尊重。老师们要以此为契机,深入地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显性行为,需要深度了解行为背后的家庭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班级原因等等,分析原因与游戏行为的关联点,真正的走进儿童、观察儿童、相信儿童的力量,从而提升教师读懂儿童的能力。 (二)如何平衡工作环节中教师指导与幼儿自主发展的关系? 戈文丽解读到: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我们必须得承认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幼儿的自主确实是矛盾,教师指导过度,就容易导致幼儿的自主性降低,形成教师的“指导”对幼儿的“自主”的“碾压”,所以,教师们的疑惑不是没有理由的。安吉游戏成功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教师最大限度地放手,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游戏的机会。安吉曾经要求老师们尽可能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管住手,闭上嘴”。也正是在教师放手的过程中,教师们发现了“了不起的儿童”“超会玩的儿童”,老师们信任儿童的过程中,重构自己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师们先忍住不介入,再“尝试性介入”,在尝试性介入的过程中反思辨别哪些问题幼儿能独立解决,哪些需要老师适时的介入指导,才能及时把握介入的时机,灵活运用策略,进一步引导他们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望,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 三、精心计划,探索区域游戏2.0 两位老师的答疑,不仅解开了老师们的疑惑,还为沐川实幼厘清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1.以“深度读懂儿童,优化介入方法”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梳理幼儿园游戏实践中的问题,确定下一步教研的目标和方向。 2.收集教师们在游戏现场的问题困惑和对游戏开展的意见,自下而上,确定每次教研的具体内容。 3.在幼儿园游戏教研计划有方向、有重点,具体可落实之后,思考更多的方式方法,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激发教师们参与区域游戏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助推沐川实幼的游戏质量向2.0 迈进。 沐川县实验幼儿园将不断完善、创新区域游戏活动内容,坚持常态化地开展好区域游戏活动,使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快乐。立足对游戏的深度思考,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去追求过程性质量的提升,寻找最优化的教育路径是幼教人共同的追求。让我们共同基于儿童、儿童发展,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助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撰稿:赵珊 审核:戈文丽 审发:林宾 |